國中地理 - 中國人口

  • 人口總數:13.3億人,居世界之冠。
  • 特徵:分布不均,受水源豐缺影響,以黑河-騰衝為界,東半部人口密度高,以農耕維生,西半部人口密度低,以畜牧維生。
  • 東半部:地形平原丘陵盆地,交通便利;距海近、雨量多、溫差小;農業盛、工商業發達;環境負載力高。
  • 西半部:地形山地、高原,交通不便;距海遠、雨量少、溫差大;牧業盛、工商業發展緩慢、發展礦業;環境負載力低。
  • 環境負載力:生活環境所能供養生物數量,以及分解穢物的能力。
  • 民族:主要族群(占92%)-漢族;少數民族(占8%)-壯族(少數民族最多人)、蒙古族回族藏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
  • 族群多元區:新疆(地處邊境與中亞往來頻繁)、雲貴高原橫斷山脈地形阻隔)。
  • 人口問題:人口太多、幼年人口性別比失衡、人口高齡化、人口素質低、城鄉人口流動。
  • 人口太多:優勢-充足勞力、廣大市場(世界工廠);劣勢-社會、經濟負擔大,也加重環境壓力。
  • 人口太多因應:1980 年代起,實施「一胎化政策」,自然增加率快速下降,但人口總數多,每年增加數仍然多。
  • 幼年人口性別比失衡一胎化政策與傳統重男輕女觀念,導致性別比例不均,女嬰遭遺棄或故意墮胎,未報戶口不能就學、就業,2009年,幼年人口性別比為121。
  • 性別比=男性人口數/女性人口數 X 100(>100表男多,<100表女多)。
  • 幼年人口性別比失衡因應:推廣「男孩、女孩一樣好」,逐步放寬一胎化政策
  • 人口高齡化:一胎化政策導致幼年人口比例下降,醫療衛生進步,壽命延長,使老年人口相對增加,西元2000年,已進入高齡化社會扶養比提高,加重經濟負擔(產生「未富先老」的狀況)。
  • 人口高齡化因應:規畫完善的老人福利政策。
  • 人口素質低:近年來文盲人口已逐漸降低,但教育程度仍低。
  • 人口素質低因應:教育普及與資源有效分配,以拉近城鄉差距。
  • 城鄉人口流動:經濟改革後城鄉差異大,大批鄉村人口到沿海城市工作(稱為民工或盲流);因戶籍仍在家鄉,導致都市管理易出問題,且在都市的民工沒有福利保障;沿海都市物價上揚,中國鼓勵外資西進內陸。
  • 下圖為:中國人口分布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