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為古代平斗斛的木條。後引申為同一標準。如:《楚辭.懷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相同、一律。如:杜甫〈秦州雜詩〉「萬方聲一概,吾道竟何之。」一端、一面。如:《淮南子》「自樂於內,無急於外,雖天下之大,不足以易其一概。全部。如:《紅樓夢》「小的們只在臨敬門外伺候,裡頭的信息一概不知。」
聲名狼藉龍爭虎鬥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德被弱勢蓬戶甕牖處處留心皆學問不是冤家不聚頭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二八年華摻雜同儕夜夜笙歌爬格子六畜說風就是雨從容就義美不勝收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鐐銬雉雊無惡不作桂魄哀鴻遍野相得益彰白宮焚琴煮鶴確鑿嫉視怒恨不以成敗論英雄開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