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
-
同稱:「科舉制度」、「科舉」。
起源與特點:科舉是古代中國的重要選才制度,自隋唐時期開始,以客觀考試取代血緣貴族選才。
科目與發展:隋文帝設立「秀才」、「進士」、「明經」等科目,唐宋時期科目逐漸增加,錄取人數亦增至數萬,成為身分與階級的象徵。
明清科舉層級:明清科舉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層,會試合格者獲貢士資格,殿試分三甲,一甲前三名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
廢除原因:面對西方科技挑戰,科舉制度顯露局限。1905年,慈禧太后應袁世凱之請,廢除科舉,轉向興辦新學。
下圖為:科舉制度解說圖。